权威媒体 黔西南门户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新身份新学校新医院新生活
来源:黔西南日报 时间:2019年07月25日

核心提示

今年2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

安龙县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来抓,全面落实省、州有关要求,以县委书记钱正浩为指挥长,率领县四大家领导班子统揽全局,配齐配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统筹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3年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25.49亿元,建成4个居住区5948套安置房,2018年底完成搬迁入住5431户25526人的艰巨任务,其中贫困群众4713户20873人。

今年初以来,安龙县委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着力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建设,从解决好“搬得出”向“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转变,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交出精彩的“安龙答卷”。

双龙社区民族文化广场 特约记者 韦天晃 王 云 摄

两万新市民有了“新身份”

“我领到了新市民居住证,就算得上有了新身份!”7月6日,安龙县钱相街道五福新市民社区福苑民族文化广场上,72岁老人杨光伟左手拄着拐杖,右手紧紧握住记者的手,脸色泛红情绪激动地说道:“感谢党的关怀,我家搬到了五福这个好地方,这辈子就算盼来了好日子!”

家原住安龙县海子镇大山深处箐口村的杨光伟,一家5口人。他家于2018年初,搬到了五福新市民社区福苑3栋一单元201室,过春节后,儿子、和儿媳外出到浙江务工,杨光伟照顾在五福小学读书的孙子。

杨光伟左脚残疾,行动不便,但十分在意自己的身份。他家搬迁后不久,就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五福党支部,其家率先办理了申领新市民居住证手续,踏实做个新市民。

杨光伟能有新身份,得益于安龙县公安部门全力组织力量,为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群众办理新市民居住证。

安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人李昌栋介绍说,新市民居住证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新家园的一张合法身份证明,新市民居住证持有人将享有纳入安置地最低生活保障、免费职业介绍、子女免试入学等7类共39项城市公共服务。证件制作好后,由全县4个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室、社区警务民警发放到新市民手中,并讲解新市民居住证的用途,增强新市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安龙县已有25526名新市民,像杨光伟一样领到新市民居住证,拥有了“新身份”,享受到城市居民待遇,融入城市新生活。

天菇幼儿园课间活动 通讯员 张德厚 摄

两千多名山娃走进新学校

“有新房子住,孙孙也能在新学校读书。”安龙县蘑菇新市民社区的新市民黄元忠说,以前住在偏远山沟里,接送孙孙上学是个大难题,自从搬到新市民社区后,学校就在家门口,接送很方便。

黄元忠家是去年8月从远离蘑菇新市民社区30多公里的栖凤街道者贵村搬来的,全家共9口人,两个孙孙正在天菇小学读书,儿子儿媳常年在广东、浙江务工,照顾孙孙的事,就自然落在了已经54岁的黄元忠身上。

黄元忠说,他以前送孙孙读书,要步行6公里送到邻村的八坎小学,天晴还好,要是下雨,那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可怜小孩子得很。现在幸福了,城里的办学条件好,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上学问题。更幸福的是,如今一家人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又宽敞又明亮,全家人都很开心。

所有搬迁户都像黄元忠一样“不用操心孩子上学事”,这得益于安龙县实打实改善搬迁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条件,分别在五福、天菇、双龙新市民社区新建幼儿园和小学,让2636名山娃走进新学校,如愿在家门口上学。

“送娃娃来这里我们很放心,每天都有老师辅导他们的学习。”7月9日,在双龙社区“四点半学校”门口,从招堤街道下扎村搬来的杨文美,把女儿送到教室门口后便匆匆上班去了。

在五福、双龙、天菇社区,幼儿园、小学每天放学后,家长们都会准时送孩子来到他们的“第二乐园”——“四点半学校”。

为让新市民家长放心务工、学生安心就学,解决新市民因上班时间节点不能照顾小孩的问题,今年6月,安龙县新市民党工(管)委、县委组织部,携手教育、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在三个新市民居住区建设舞蹈室、书画室、声乐室、棋艺室等功能齐全的“四点半学校”,切实解决新市民家庭每天下午4点30分放学后三年级以下学生的“教、育、管、带、托”的问题。

双龙社区“四点半学校”教师组织新市民子女开展文体活动 特约记者 韦天晃 王 云 摄

社区家门口有了新医院

“家门口有医院,生病吃药打针真方便!”7月6日,安龙县招堤街道双龙新市民社区姜再权,正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里照顾正在输液的女儿,“以前女儿生了病,要骑摩托车送到离村里20多公里远的兴隆集镇卫生院。”

姜再权家有4口人,去年10月以前,他家住在安龙县招堤街道大山深处的冗华村,属于安龙县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冗”在当地的方言里是深旮旯的意思,因环境恶劣故名“冗华”。

姜再权女儿生病能方便就医,得益于安龙县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安龙县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采取配齐配强设备及医务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一体化服务等举措,做好全县4个新市民社区医疗保障工作。

目前,这4个新市民社区均建有医疗服务中心,配备了11名医生和11名护士。每个医疗服务中心设置涵盖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档案室等功能医疗服务室,配备医疗设备31种,配齐相关常用药品,为新市民提供多功能医疗服务。

安龙县卫生健康局局长余必用告诉记者,在开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4个新市民社区均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431户新市民实现了建档管理、签约服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三个全覆盖”,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目标。而且,新市民贫困群众在定点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达90%。

蘑菇社区全景 特约记者 韦天晃 王 云 摄

“农低保”变身“城低保”

“党的政策好,我对干部帮扶工作很满意!”“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家还住在离这里30多公里的大深山里,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用不起城里人用的家电……”7月10日,在五福新市民社区禄苑小区里,今年77岁的布依族老奶奶韦佃云,一谈起她家搬进五福新市民社区后的新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韦佃云家原来居住在龙山镇肖家桥村。她的家庭十分特殊,儿子、儿媳双目失明,唯一的孙女今年9岁。2018年初,她家分到了一套一楼的住房,龙山镇负责服务该镇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干部孔庆宇,帮助其孙女王恩兴送进五福小学读三年级。

随后,孔庆宇还与安龙县义工联合会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义工联合会为她家捐赠了沙发、洗衣机、床等家用电器,龙山镇政府还专门给她家配置了一台无障碍语音电磁炉,让韦佃云安心住进新家。孔庆宇还为韦佃云家4口人办理了“农低保”转“城低保”事宜,每人每月“低保收入”由原来的295元增加到590元。

韦佃云家4口人能享受到“城低保”,得益于安龙县及时落实将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的农村低保对象转入城市低保对象举措,提高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019年6月,实现“农转城”共817户2984人,完成率为100%。

安龙县建立健全搬迁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对2016年、2017年搬迁入住新市民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金,2018年搬迁对象入住后,一年内足额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金。该县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和急难问题的搬迁困难家庭,由新居住区所在地街道社会事务办给予临时救助,其中遭遇困难情形复杂、救助资金需求大的急难对象,最高救助额度可申请提高到5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对能够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采取全方位托底救助供养,对不能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采取个人购买护理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方式实施照料服务,确保搬迁新市民中特困人员能够乐享新家园。目前,全县总计下拨18901人易地扶贫搬迁一次性临时救助资金2835.15万元,并为20873名搬迁新市民购买安居险,完成率为100%。

蘑菇社区的新市民在健身 通讯员 张德厚 摄

新市民乐享新生活

在五福新市民社区,从海子镇堡堡村搬迁来的新市民周政林,闲时常到“乡愁馆”走走,看里面陈列含有优秀农耕文化、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梨头、砧板、磨盘等,通过这些物件展示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他还经常到社区里的民族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到公交车站坐车……

这得益于安龙县推进新市民计划中,着力在为新市民提供便捷、贴心、优质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让新市民真正享受新生活。

在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全县4个新市民社区均实现了“六个一”的目标,即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一个平价购物中心和广播室、图书馆、民族文化纪念馆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并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就学、就业、供水、供电、有线电视和镇(街道)综合服务等服务窗口,4个新市民社区均建有农贸市场。眼下,蘑菇小镇、双龙小镇分别新增的1个通讯信号塔和五福小镇新增的两个通讯信号塔,均已投入使用。

全县4个新市民社区均成立有党支部,同步组建了居委会、工会委员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创新推出延时服务、假日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五项服务”模式,实现了新市民就医、子女就学等全方位服务“不打烊”,落实好新市民保障工程,让新市民快速融入新环境、乐享新生活,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 邓忠胜)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手机版
      @2000-2020 中国黔西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