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黔西南门户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民族山村绽新颜——义龙新区并嘎村民族融合发展记事
来源: 时间:2019年02月02日


题记:布依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84%的并嘎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进程中,该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倾情帮扶下,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创新开拓,敢想敢干,迎难而上,共同进步,在脱贫攻坚、和谐发展等方面书写了崭新的篇章,实现了脱贫之时就小康之日的奋斗目标。


  10月12日,雨后的并嘎村,薄雾笼罩,空气清新。一幢幢淡黄色墙面、灰瓦的村居相依相连,宁静中透出朴实。平整干净的沥青路穿村而过,房前屋后稻田里沉甸甸的金色稻谷昭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2009年10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贵州考察时曾来到并嘎村看望少数民族群众,他指出:“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困难。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使群众住得安稳、住得踏实、生活改善”。9个年头过去了,这个现今有着646户2716人,其中苗族和布依族占比84%、属国家二类贫困村的少数民族村寨,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扶下,2017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8035元,比2009年的1000元翻了8倍,实现了脱贫之时就是小康之日的跨越发展。 


感恩好政策  小康不是梦
  “以前家里缺衣少吃,住的是泥巴墙茅草房、没有通车路、吃水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挑、家里不通电。现在我们家盖了新房子,买了三轮车、摩托车,自来水管也接进了家里,路修到了家门口,与10年前相比,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对我们的边远山区小数民族群众真情真意的关心和帮助。”并嘎村羊尔组原贫困户梁大江,今昔对比,感慨万千。
  梁大江家4口人,都是布依族,于2015年摘下了贫困户帽子,2016年建起了一栋两层半3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添置了大电视、冰箱等家电。今年5月,作为全村9个为企业代养生猪的“家庭农场”其中之一的他家,第一批养殖了150头生猪,由企业提供仔猪、饲料、技术、疫情防治等,他家负责出力饲养,养殖时间是为4个月后企业回收,每一头生猪可获得企业提供的150元的代养费。第一批养殖算下来,减掉需要自己支出的水电费用, 4个月可创收16000多元,一年可养两批,可有30000多元的纯收入,再加上自家一年30000多元的烤烟种植收入,已提前实现了小康。
  与梁大江家依托养殖业迈步小康路相比而言,并嘎村老寨子组贫困户熊光祥一家5口的脱贫之路,则是依托村里的弥猴桃种植业走上了富裕路。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于2015年建起了237亩弥猴桃种植基地,有8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今年实现产销7000斤的效益。熊光祥家流转了5亩土地,每年有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加上自家种植的薏仁米今年卖得7000多元,爱人杨学琴常年在弥猴桃种植基地务工,平均每年有30000多元的收入,熊光祥在弥猴桃基地挂果期间守夜有一笔收入,加上平时打一些零工,年收入约20000多元,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挣钱,一年收入算下来,他家也是步入了小康行列。2016年,熊光祥花了20多万翻修了破旧的老房子,添置了家具电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在弥猴桃种植基地务工收入比较稳定,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娃娃,比在外打工强,有了党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苗族人家的好日子。”杨学琴开心地说。
  行走在并嘎村“商坊巷”石块铺成的路面上,一户农家门上挂着的“纯粮酒坊”牌子映入眼里,走进干净整洁的院子,记者看到一块写有“42度米酒10元一斤,52度苞谷酒20元一斤”的木板。住户郑代国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开始烤酒卖,去年卖酒纯收入有1万多,今年到9月底,已卖了1万多块了,到年底,预计有近2万元的收入。
  记者看到,在这条约200米长的小路两边,有石磨豆腐坊、土蜂养殖坊、竹鼠养殖坊、腌肉坊、苗药坊、糯食坊等家庭小作坊,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陪同采访的并嘎村村主任杨应书告诉记者,该村通过强化“一户一业”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村级核心区3个村民组群众的意愿和自身特长,鼓励20户少数民族贫困户组建“商坊巷“,率先发展纯酿小作酒、竹鼠养殖、烤腊肉、食品腌制、采售苗药、糯食制品等特色产业,逐步带动全村实现产业全覆盖,让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同心同向共筑产业致富路
  并嘎村国土面积19.5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9万亩,耕地面积3474亩,人口2716人,算下来,人均耕地面积1.28亩。由于石山居多、土地贫瘠、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该村经济发展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2014年以来,并嘎村共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贫困户225户998人,贫困发生率为36.74%,到2017年末,该村211户955人实现了脱贫。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该村贫困发生率由36.74%下降到1.58%,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如此之大的跨越式突破,秘诀何在?
  “并嘎村紧扣‘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双推进’总体思路,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迅速整建干部队伍,从区、镇、村三级配齐配强‘第一书记’、‘五人小组’、‘指挥所’、‘尖刀班’及帮扶责任人队伍,筑牢夯实基层基础,锻造脱贫攻坚‘铁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抓队伍建设促作风硬化、抓载体创新促服务优化、抓制度保障促责任细化,形成了狠抓落实、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并嘎村村支书记郑洪如是解惑。
  在扶贫过程中,该村紧紧咬定“精准”二字,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户精准化扶持,定向“喷灌”、定点“滴灌”,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户倾斜。并根据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把准脱贫难点,合力脱贫攻坚。
  “你喜欢干啷子?有能力干啷子?我们都会鼓励和支持你去干,并帮助你找销路。”创新扶贫方式,让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有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该村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该村村支两委一班人深知,边远民族村寨要实现融合发展,首先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产业,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此,该村根据自身资源和群众的意愿进行分析研判,近年来先后建设了400亩蔬菜种植基地、200亩猕猴桃基地、万亩速生杉木林基地、2000亩林下中药材基地、1000亩花卉基地、500亩豌豆菜基地、450亩大苗代育基地。同时,该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赋权式扶贫、合作式扶贫、造血式扶贫,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目前,该村225户最低以425元作为入社资金,全部纳入贵州洪强农业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以合作社为平台,大力发展蔬菜、猕猴桃、中药材、腊肉腌制等特特色产业,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入股分红等收入,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该村还推进“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公司+贫困户”模式,积极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成有利条件,让各族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正如义龙新区扶贫办副主任李彪所说:“并嘎村的扶贫产业措施多、种类全、覆盖面广,发展的产业都和群众的利益是相连接的,不单是贫困户,非贫困户也能从中得到收益和实惠。”
  据了解,原来集体经济为零的并嘎村,通过发展猕猴桃、蔬菜种植,养鹅,开办民宿客栈等产业,从中按比例提取收入作为集体经济基金,有效地消除了“空壳村”。 2017年,并嘎村荣获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授予的“黔西南州第二批同涉小康示范村”称号。

交融共进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雨樟镇副镇长罗桂林介绍,从2010年以来,并嘎村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打造“最美新农村示范点”为目标,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强力推进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修建了5公里通组公路、17.7公里串户路、4.2公里机耕路,并相继投入500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实施房屋改造、安装路灯、生态广场建设、无害化污水处理等项目,使昔日一半是茅草房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该村依托淳厚的民族风情及自身山多、溶洞多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目前,总理关怀户旧居、生态农业观光栈道、石磨步道、垂钓园、因缘洞、天门洞、神灵洞等景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农旅苗乡”AAA景区正在规划与申报中,一旦建成,将为该村增添一张全新的名片,农旅结合带动扶贫效应将更加凸显,久久为攻持续增收,不再担心脱贫衙返贫,当地群众日子将会更加红红火火。
  目前,并嘎村还围绕民宿旅馆、蔬菜采摘基地、生态广场、乡愁记忆馆等特色亮点,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和娱乐性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供游客参与。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田园变风景,乡村旅游已初步成型,今年春节期间,并嘎村接待游客大约9000人,“十一”黄金周,来并嘎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约三四百人,来看民居、产业、溶洞,吃农家饭,体验农村生活。
  群众富起来了,民族特色文化自然也得跟上。如何发挥当地苗族与布依族能歌善舞的优势?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陋习,文明向上。在该村的乡愁记忆馆里,陈列了以前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一些农耕文化的器具和苗族布依族的民族乐器等,旨在让群众不要忘记以往的困难日子,感恩党的好政策,努力实现民族的振兴与进步。
每当晴朗的夜晚或节假日,时常有三五成群的村民聚集在村生态文化广场,弹起心爱的乐器,跳起民族舞蹈,唱起本民族的歌谣。村委会为满足村民们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特地花钱添置了3套音响设备,积极引导村民们树立文明新风尚。
  “在我们村,不分汉族和少数民族,汉族也时常穿民族服装,与其他民族的群众一起载歌载舞,高度体现了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的氛围。”村主任杨应书如是说道。每年的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并嘎村都要出经费组织一台文艺演出活动,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有歌舞、小品等,男女老少齐上场,用歌舞来庆贺盛世好日子。
  “并嘎村的民族团结体现在乡风上,遇到民族风俗节日,村里的汉族也跟着一起过,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在这里不存在民族矛盾,没有意见分歧,没有民族歧视,而是高度的融合发展,和睦共处。”罗桂林如是告诉记者。
  如今,并嘎村正按照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族民风,开发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并嘎村成为“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休闲美丽乡村,让民族村寨绽放更加靓丽的文明之花。


(责任编辑 魏浩然)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手机版
      @2000-2020 中国黔西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