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黔西南门户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民族团结绘就和谐发展新画卷
来源: 时间:2019年02月02日

黔西南,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共生共荣,用聪明才智、勤劳双手,绘就了一幅和谐发展新画卷。

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我州立足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从创建活动“六进”增至“九进”,再从“九进”增至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警)营、进景区、进园区、进红色圣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家庭(示范户)“十二进”。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无缝隙、无死角,形成了全州上下、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和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州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光彩事业和脱贫攻坚行动为平台,搭建企业参与创建工作的桥梁,使民族团结之花在企业中“花繁枝茂”。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方式,带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民族企业兴义市布谷鸟公司,自2002年以来,培训全州少数民族绣娘1800余人,带动全州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等21家从事民族制绣、服装、土布、蜡染生产加工,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引导少数民族妇女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工艺技艺,先后帮助解决就业5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妇女达90%以上。

全州建成农民种养植(殖)合作社及民族特色产业合作社27家,建成兴仁鲁础营回族乡小黄牛养殖、土鸡养殖基地,优质蔬菜、大米、辣椒、苹果、中药材、魔芋种植基地,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生态养鸡场、肉牛养殖场,望谟油迈瑶族乡火龙果、芒果、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全州争取到产业扶贫基金17.4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亿元,其中三个民族乡扶贫项目总投资9198万元,扶持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禽等种植养殖业发展。


2013年至2017年,全州共争取到上级补助项目2778个,上级补助资金共225.2亿元。整合投入各类资金58.5亿元、实施各类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1020个,建成了189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寨门、戏台、凉亭、民族博物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标志性公共建筑,在民族村寨建成民族文化队伍200余支,建成文化陈列室96处。

精心打造民族阵地,建设少数民族活动平台,共编排12个“黔西南州民族健身舞”,刻录成光碟向全州推广,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在每年“二月二”苗族走亲节、“三月三”“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四月六·开秧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底西苗族采花节、查白歌节等节日开展有特色的民族活动,吸引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7个少数民族村寨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全州共有91个少数民族村寨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保护改造的民族特色村寨;全州共有13个省民宗委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民族特色村寨;省民宗委认定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两批50个。贞丰县者相镇茶林社区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兴义市胜利社区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一直以来,我州还将民族团结进步、“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扶贫等工作协同推进,促进全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力创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精品景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打造民族文化村寨,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完成投资51.13亿元,建成义龙纳西、楼纳,安龙纳汪、册亨坡鼐等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宜居、彰显特色传统文化美丽乡村,引领带动全州美丽乡村建设。

在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的帮助和支持下,投入资金2275万元,整合投入各类资金75.8亿元,实施特色小城镇“8+X”项目143个,打造贞丰者相土布小镇、兴仁泛亚薏品田园小镇、普安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屯脚民族风情小镇等一批示范小城镇,引领带动全州绿色小镇发展。

兴义市还借助“一城三景”优势,重点培育“万峰林布依寨”文化旅游品牌,开展创建活动后,带动旅游从业人数3873人,增收774.60万元,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上一层楼”。贞丰双乳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以建设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为灵魂,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式发展过程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晴隆二十四道拐是著名的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以彝族《阿妹戚托》,布依族小打音乐《斗弹达吟》和四印苗原生态舞蹈《格尼角抓旮》等喜闻乐见的民族歌舞为载体,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之余,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据悉,晴隆二十四道拐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后,2017年旅游接待人次增加129.3万人,实现旅游增收10.56亿元,旅游从业人员增加1948人,带动422户1844人年收入人均增加1500元。


我州还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发民族团结进步教材、开设民族团结课、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校园创建活动。

全州有132所学校开展了双语教学,配备布依语和汉语、苗语和汉语,彝语和汉语教师264人,用双语宣讲“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内容1000余次,接受宣讲学生3万余人,让学生切实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增强各民族学生团结意识。

将耍麒膦、铙钹、丢糠包、糠包舞、竹鼓操、竹竿舞、骑双拐、打陀螺、童棍等民族民间文体活动编入学校《民族体育运动与健康》教材,共10个章节,38个学时;将《竹竿舞》《竹鼓操》《糠包舞》《阿妹戚托》《板凳舞》纳入大课间,以舞带操,激发了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向往和热情;将民族乐器(二胡、勒尤、唢呐、萧、木叶)布依语翻唱的民歌《敬酒歌》《利甲习》《刺梨花》《布依姑娘》布依民歌《呦阿咧》等原生态的优美动听的民歌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近几年,我州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均获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奖项。全州少数民族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最具代表的是望谟县石屯镇王闯。2014年,参加北京举办的“中国村歌大赛”获好声音金奖;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争奇斗艳”布依歌王争霸赛荣获冠军,誉有布依族女歌王之称。

如今,行走在黔西南大地,看到的是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幸福生活,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团结奋进、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责任编辑 魏浩然)

首页
新闻
政务
爆料
旅游
文化
科教
图片
视频
专题
公告
州情

  手机版
      @2000-2020 中国黔西南 版权所有